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限购加息引发退房"多米诺骨"命题成立与否?

地产中国网  2010-12-23 09:19

[摘要] 二次调控掀起的“限购令”浪潮席卷全国,自4月30日北京出台的执行细则以来,这个带有强烈计划经济时代特征的楼市调控政策,一直备受关注。“限购”与“限贷”对新房购房者中“刚需”、“改善”、“投资”者们分别有何影响?退房潮是否真正因此而起?

从5月1日起,北京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

广州出台楼市调控细则限内限外限贷还限年龄

深圳规定本地人每家限买两套房

上海楼市新政出台1户限购1套房 或为楼市风向标

南京楼市调控细则出台 限购第三套为亮点

三亚:居民限购一套房 官员启动问责制

厦门地方新政出台 一户限购一套房

....二次调控掀起的“限购令”浪潮席卷,自4月30日北京出台的执行细则以来,这个带有强烈计划经济时代特征的楼市调控政策,一直备受关注。“限购”与“限贷”对新房购房者中“刚需”、“改善”、“投资”者们分别有何影响?退房潮是否真正因此而起?本次接受调查的3万多民网友将给出答案。

问题1

退房潮成因何在

在受调查者中,40.7%的网友认为是购房者对后市的预期不好,导致房主纷纷退房。26.2%的网友感觉是还贷压力过大引发退房潮,18.9%的网友表示,政府吃太的一系列限购政策给了购房者很大打击,购房者宁愿退房来降低持有房产风险。另外,14.2%的民众认为是金融政策和加息杠杆起了作用。

加息是防国际“热钱”大量涌入房地产

央行专家:加息可能阻碍经济软着陆势头

海口等3城市"限购令"明晰 其他城市何去从?

海口不延长限购令期限 开发商酝酿年底集中开盘

“限购令”年末疑云:退出 还是继续执行?

 

问题2

购房者不断退房反映了什么

“中国房价太高了”者是最为明显的原因,调查指数占到了总人数43.5%;认为反映出房价有通货膨胀和房产增值税两点的观点的比例持平,分别占到20.4%和19.5%。另外有16。6%的网民认为,退房潮嫌弃的背后说明了房地产预期下降。

问题3

大规模退房的后果

关于大规模退房的后果,最直接的认识是,它引起房地产的连锁反应,持这一观点的网友接近半数,达44.5%。居于二三的占22.4%和21.3%,分别是退房潮或许引导政策不断进行调控和一定会增加其他社会矛盾。

 

问题4

退房人群属性

限制贷款和加息之后,到底哪部分人会占到对方人数的大半比例?42%的网友认为,退房大军中以炒房团为主。更有49.7%的受调查者认为投资客和投机者也会掀起退房的浪潮。不可忽视的一小部分是,仍有8.3%的网民表示改善性需求的退房者占据退房者的主要份额。

各方论坛:

地产评论人蔡为民:这些所谓的退房潮也好,或者是说原本有必要购买,现在放弃购买,进入到观望的状态,这样的一种事件的发生,它都不会是某一个状态,因为加息,所以他退出。因为限贷,他所以退出。往往是各种不同的原因,因为政策是持续的加压,所谓的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不是真的那一根稻草压死他,而是在不断增加的各种不同压力的情况之下,迫使他或者从而使他采取退房。从市场看来是一个相对极端的行动,不是单一原因,而是综合原因。

胡光(化名)桥梁设计工程师:“置业,总是从低级消费到高级消费慢慢递进的,这符合一个家庭的成长状态,而新政下台后,这样的过程似乎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直接的消费,可能对与刚需,需要更谨慎,而对我们改善型的,连选择的机会也几乎丧失。”

地产中国网综合点评:今年4月楼市调控所产生的退房潮是由于楼市调控导致购房者预期下降,而出现的恐慌性退房现象。而新一轮退房纠纷主要是因为行政指令计划不准买房造成的。新政不但令部分的炒家纷纷退订,由于首付提高,不少首次置业的买家由于资金筹备不足而被迫退房。实在不到万不得已,一般的刚需是不会选择退房的。大规模的退房造成市场集中损失,引起连续法律纠纷,甚至导致房地产的连锁反应。出于不同动机的买房者对此褒贬不一,调控政策还会向何种力度调试,2011还是一个未知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特价房海南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