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7月,全国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26.71%,7月更是下降49.72%。由于托底拿地受限,城投拿地的占比持续下滑,1-7月城投拿地占比减少7.45个百分点。土地市场“冷热不均”,部分弱能级区域的恢复情况有待验证。
2023年1-7月,全国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26.71%,7月更是下降49.72%。在地产行业低迷、政府推地谨慎的情况下,全国土地出让金持续下降。同时,由于托底拿地受限,城投拿地的占比持续下滑,1-7月城投拿地占比减少7.45个百分点。土地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冷热不均”现象,部分弱能级区域的恢复情况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具体到各省份的情况来看,2023年1-7月,浙江、江苏两省的土地出让金分别为2979.86亿元、2272.23亿元。广东、北京、山东、上海等省份的土地出让金在1000-2000亿元之间,而四川、安徽、河北、河南、陕西、湖南等省份的土地出让金在500-1000亿元之间。与2022年1-7月相比,天津、黑龙江、吉林、宁夏、北京、陕西等省份的土地出让金实现了正增长,而青海、贵州、甘肃、福建等省份的土地出让金下滑明显。
从城投拿地的情况来看,2023年城投拿地的金额和占比都明显下滑。2023年1-7月城投拿地占比减少7.45个百分点,而7月城投拿地占比降低了2.04个百分点。城投拿地的平均溢价率也下降至1.8%,低于去年水平。
托底拿地受限以及城投债务压力的影响,使得城投拿地成交金额占比持续下滑。此外,一些省份的城投拿地占比较高,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的三四线城市。
对于后续的土地市场和城投拿地情况,观察重点在于政策调控和市场分化。政策的松动可能导致总量调控空间打开,一些核心一二线城市的调控可能会放松。而市场将继续出现分化,核心热点城市可能会受到市场追捧,而一些弱能级区域的恢复情况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因此,关注城投拿地占比和再融资情况将变得尤为重要。
来源:财联社